隨著中國金融開放政策的持續深化,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正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近日,渣打銀行董事總經理、中國開放及人民幣國際化團隊主管吳雅思和渣打銀行(中國)有限公司交易銀行部總經理張熒聯手接受了媒體采訪,圍繞人民幣國際化進展等議題,分享了專業見解與實踐經驗。
作為全球大型國際銀行,渣打銀行憑借其廣泛的跨境網絡與深厚的本地化服務能力,成為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的重要參與者。
金融開放全域推進
中國金融開放政策近年來持續加碼,自貿區改革、跨境互聯互通機制等舉措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了重要支撐。
張熒表示,渣打銀行一直以來是中國金融開放積極的參與者,同時也是一個受益者,“我們在新政策之下也推出了很多新產品,包括在自貿區的自由貿易賬戶等等。不管是資本項下還是貿易項下,這類產品都深受客戶歡迎。”
聚焦互聯互通方面,吳雅思提到,渣打除了企業客戶,很大的客戶群就是投資者,投資者包含主權基金、資產管理機構、銀行、券商等機構。
“整體上,政策也在不斷開放,開放到一個可以更便利、更符合國際投資者習慣的地步,這個方向會繼續。”吳雅思舉例稱,今年第一季度,投資者可以用“債券通”(北向通)債券作為抵押品,在香港進行人民幣回購業務,“我們認為以后會有更多的開放措施出臺,比如交叉貨幣的回購(cross—currency repo)等。”
吳雅思同時提到,希望在流動量方面再下一點功夫,可以通過人民幣債券的協助,讓境外的人民幣流動性更加充裕。
從貿易結算到投融資深化
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正從貿易結算向投融資領域縱深發展。吳雅思告訴券商中國記者,過去三年間,人民幣在國際貿易結算與支付中的交易規模已經翻了一倍,而在東盟、中東、非洲等共建“一帶一路”市場,人民幣的應用場景不斷拓展。
據渣打方面觀察,在貿易融資方面,境外企業用人民幣作為貿易融資貨幣的意愿已經有所提升。例如,在東南亞的馬來西亞、印尼等地,中資企業在海外建廠項目早已用人民幣進行貿易融資,且近年來使用規模不斷擴大。
有意思的是,從吳雅思近期收到的反饋來看,非洲市場對人民幣的興趣亦顯著提升,當地中央銀行與主權財富基金對人民幣的應用變得更加有興趣,“從這個角度看,人民幣國際化的趨勢確實是加強了”。
張熒則從交易銀行業務的角度進一步補充,中資企業在非洲業務的發展中,對于投融資、銀行產品等方面的需求顯示,人民幣在其中的占比越來越重。
“最近我們聽到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在非洲的非中資企業也提出要用人民幣。這讓我們非常振奮,人民幣作為貿易貨幣或是融資貨幣,不僅得到了中資企業或者發展中國家等的認知,也有一些來自歐美、日韓的傳統企業對此開始研究,有一些甚至已經開通了人民幣的賬戶。”張熒表示。
隨著金融開放政策的持續落地與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加速,外資機構也對此帶來的潛在業務空間抱有信心。“從建立人民幣生態圈方面來看,我們國家在市場基礎設施方面走得很靠前的。”吳雅思表示,接下來,希望在市場上能夠看到更多產品的研發,可以給到投資者更好地應用。
排版:汪云鵬
校對:蘇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