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5日,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時指出,上半年居民收入平穩增長,農村居民收入增長快于城鎮居民。
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40元,同比名義增長5.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4%。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44元,同比名義增長4.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4.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36元,同比名義增長5.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2%。
按收入來源分,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12628元,增長5.7%,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57.8%;人均經營凈收入3407元,增長5.3%,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15.6%;人均財產凈收入1825元,增長2.5%,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8.4%;人均轉移凈收入3980元,增長5.6%,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18.2%。
數據還顯示,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18186元,增長4.8%,中位數是平均數的83.3%。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25380元,增長4.0%,中位數是平均數的88.0%;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10060元,增長5.5%,中位數是平均數的84.3%。
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近年來一直是我國財政政策優化調整的著力點。2024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將“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作為今年要抓好的首項重點任務。會議還提出,今年將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推動中低收入群體增收減負,提升消費能力、意愿和層級。
此前,財政部發布2024年中國財政政策執行情況報告明確,2025年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持續用力、更加給力,其中包括大力優化支出結構、強化精準投放,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費、增后勁。重點做好支持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支持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工作。
3月23日,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5年年會在北京舉行,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韓文秀表示,我國將綜合施策擴大消費,不斷形成高質量發展與高品質生活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的局面。我國將增強消費能力,在促進經濟增長,提高勞動生產率的基礎上,增加城鄉居民的收入,優化收入分配結構,提升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讓消費者有錢能消費。
7月9日,國新辦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周海兵介紹,“十四五”以來,每年城鎮新增就業穩定在1200萬人以上,為民生改善提供了基礎支撐。2024年,三次產業就業人員比重分別為22.2%、29%和48.8%,服務業吸納就業的作用顯著增強。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城鄉收入相對差距進一步縮小。
據第一財經報道,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日前在北京舉行的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宏觀經濟論壇上表示,消費是收入的函數,著力提高居民收入對提升消費非常重要,“具體是要提高三個比重,即財政支出用于公共服務和民生的比重;居民消費占總需求的比重;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國民經濟的比重。”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院長滕泰還表示,工資性收入是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主要部分,近年來工資性收入占中國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例為55%-57%。要實現居民收入持續增長,工資和勞務性收入的增長是必需的。此外,中國居民的財產性收入仍有很大的增長空間,推動資本市場健康發展是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的重要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