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胡飛軍
隨著資本市場不斷走向成熟,投資者對于專業投顧的需求也進一步釋放,證券投顧行業因此打開廣闊的發展空間。當然,這個過程注定不會順風順水,由于“黑灰產”常以“維權”之名行敲詐之實,也令證券投顧行業陷入惡意退費與投訴激增的局面。
如何有效遏制“黑灰產”產業鏈中“代理維權”的蔓延?業內人士認為,在保障消費者正常維權的同時,需要證券投顧機構內部強化合規經營意識和外部協同治理“雙管齊下”。
打鐵還需自身硬。近年來,在證監會從嚴監管之下,除了證券公司,證券投顧機構所領的罰單也不少見,諸如“內控制度不完善、誤導營銷、風險提示缺位”等,幾乎是罰單指向的“通病”。重業務輕合規無異于自毀長城,強化內控、嚴守紅線應成為證券投顧行業發展的當務之急。
現實中,“內鬼”與外部不法分子勾結牟利的相關事件也為行業的健康發展敲響了警鐘。有案例顯示,上海某投顧機構員工張某某勾結外部團伙,非法套取客戶信息,教唆客戶以威脅式投訴來賺取傭金或轉賣客戶資源,最終被公司檢舉并于2024年9月立案。此案也警示,證券投顧機構亟需提升員工歸屬感與合規素養,堵住泄密的漏洞。
由于“黑灰產”已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因此單打獨斗難以與之達成有效對抗。證券投顧行業需建立“代理維權”黑名單共享機制,在動機、話術、訴求精準識別和惡意投訴等方面,形成聯防共治合力。
當然,最為關鍵的是要引入執法鐵拳。投顧機構應主動聯動公安、網信、市場監管等部門,斬斷“黑灰產”運作鏈條,擠壓其生存空間。近年來,多家投顧機構已經行動,向公安部門舉報了一些惡意維權機構的不法行為,并提交了大量線索,配合公安部門打擊了多個非法代理維權組織。
例如,上海亞商投資顧問有限公司于2023年發現湖南勝贏法律咨詢公司以“全額退款”“不成功不收費”為餌,誘導客戶使用統一話術脅迫公司退款。經上海亞商投資顧問有限公司核查,湖南勝贏法律咨詢公司操控20余名客戶退款47萬元。2024年3月,上海市公安局普陀分局以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立案并逮捕了涉案人員,案件已移送檢察院;長沙市市場監管部門亦將湖南勝贏法律咨詢公司列入經營異常名錄。
總體而言,證券投顧機構唯有內外兼修、合力亮劍,才能助力廓清行業環境,投顧行業服務于投資者財富管理的本源使命才能順利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