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數據要素市場3.0時代,如何加快建設一體化數據市場?
6月27日,在由大數據流通與交易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中國數據資產管理50+論壇、上海數據交易所共同主辦的“一體化數據市場建設大會”上,北京交通大學信息管理與理論國際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張向宏表示,從數據資源和數據產品來看,要形成全國“一本賬”;從數據基礎設施來看,要形成如全國的公路、鐵路一樣的“一張網”;從市場主體來看,數據的供應方、需求方、處理方等數據主體都在“一個平臺”上對接,“這樣才能實現數據的有序流通和共享應用”。
在他看來,要讓全國的數據資源、數據主體、數據產品實現“橫向連通、縱向貫通”,這就是建設全國一體化數據市場的目的。
會上,上海數據交易所攜手行業和區域數紐中心等數據市場主體成立數紐聯盟,致力于到2030年實現“互聯1萬個源,覆蓋1萬PB數據,撬動1萬億資產”的發展藍圖,成為一體化數據市場的重要組成。同時,聯盟向數據市場各類樞紐性企業發出“共創價值,共建市場,共享成果”的倡議,推動形成“推進價值釋放,挖掘乘數效應;優化市場配置,深化跨界協同;堅持互利共贏,共育繁榮生態”的共識。
“我們剛進入數據市場時,資源是分散的,但建立了聯盟后,就可以跟全國甚至全球的數據機構進行商業性合作,不必再花費大量的時間去尋找商機。”數紐聯盟成員之一、上海數據發展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李飛表示。
未來,數紐聯盟將匯聚各方力量,廣泛鏈接并賦能市場主體和生態體系,更大力度推動數據要素高水平開發利用,持續發掘數據要素價值釋放新模式新路徑,共同推動全國一體化數據市場建設。
為深化一體化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上海數據交易所還聯合上海區塊鏈技術研究中心、區塊鏈服務網絡(BSN)發展聯盟、螞蟻鏈、紅棗科技等頭部技術企業成立一體化數據市場區塊鏈跨鏈實驗室,開展基礎理論與關鍵技術的研究,實現跨鏈技術在數據市場的示范應用,推動數據市場區塊鏈跨鏈技術的規模化應用。
此外,上海數據交易所還發布數據流通制度體系(2025)和一體化數據市場標準體系,首發數據市場智能體并攜手生態伙伴建設智能體市場。
“當規則制度、標準、基礎設施、智能體等方面都發展起來時,數據市場一體化建設更有效率,才可以服務更多的市場主體。”上海數據交易所總經理湯奇峰表示,“此次多項舉措的推進,標志著上海數交所在數據市場建設上邁入了3.0時代,從關注掛牌產品延伸到更關注市場主體的建設中。”
上海數據交易所將在前期探索實踐基礎上,推動一體化數據市場培育TTP工程(Ten Thousand Projects),以數據市場主體為核心、以數紐中心NDP(Nexus Data Market Pivot)為抓手,堅持“發現一批、培育一批、服務一批、互聯一批”,打造有規模數據資源的、有核心能力的、有應用示范的、有探索創新的四類主體,通過核心功能和共性服務互聯市場,構建一體化數據市場新范式,力爭從2025年起,三年內建成1000個以上數紐中心。
上海金融業聯合會常務秘書長帥師表示,從數據孤島到數據生態的系統化重構,意味著需要打破數據之間的壁壘,促進數據互聯互通和融合應用。
“到2029年國家數據基礎設施框架基本建成后,全國一體化數據市場基本上就有雛形了。”張向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