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多P交换刺激视频,精品H动漫无遮挡在线看,五月天亚洲图片婷婷,国产最变态调教视频

上市公司跨界光伏退潮 產能出清進度成焦點
來源:證券時報網作者:劉燦邦2025-05-14 06:44

證券時報記者 劉燦邦

5月13日收盤,*ST沐邦(603398)股價連續第七個交易日跌停。在行業下行周期,*ST沐邦的遭遇正是跨界光伏企業普遍難逃“裸泳者”命運的一個縮影。時針撥回至三年前,借著行業熱潮,一批上市公司紛紛切入光伏賽道,這些公司一度成為資本市場的寵兒。

記者注意到,2024年年報披露后,已有多家跨界光伏上市公司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或其他風險警示,持續經營能力受到質疑。與此同時,多家跨界企業正籌劃將光伏業務打包出售,從虧損泥潭中脫身。

在受訪人士看來,跨界光伏上市公司集體退潮有利于行業健康發展軌道,但需要警惕的是,這些企業的光伏資產多數被地方國資或第三方接盤,并沒有真正從行業退出。因此,需要有較為強硬的政策來協助行業實現供給側改革,進一步推動落后產能和企業出清。

樣板

對于*ST綠康(002868)而言,4月底的短短10天時間里,公司經歷了巨大轉折,三年前向光伏膠膜產業跨界的舉動,還是如周期律一般帶來反噬。

4月21日晚間,*ST綠康公告,為配合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工作進度,原定于4月28日披露《2024年年度報告》和《2025年第一季度報告》均調整為4月29日披露。

然而,4月22日早盤,*ST綠康毫無征兆地停牌。當日午間,公司罕見地發布一則公告稱,收到控股股東康怡投資、實控人賴潭平通知,其正在籌劃股份轉讓事項,可能涉及公司控制權變更。

4月24日,*ST綠康公告對2024年度業績預告進行修正,這次修正集中于兩方面,一是凈利潤,二是凈資產。公司2023年末的凈資產為4.14億元,這次修正確認2024年末凈資產將由正轉負。

隨后,*ST綠康官宣了兩件大事。一是康怡投資及股東義睿投資、長鑫貳號、皓贏投資與縱騰網絡簽署協議,約定由上述股東向縱騰網絡合計轉讓公司29.99%股份。*ST綠康控股股東將變更為縱騰網絡,實控人將變更為王鉆。縱騰網絡主業是為全球跨境電商商戶、出口貿易企業、出海品牌商,提供海外倉儲、專線物流、航空運輸、定制化物流等一體化物流解決方案。

另一件事涉及資產出售。*ST綠康擬向康怡投資、義睿投資、皓贏投資、長鑫貳號等股東設立的合資公司出售上市公司內與光伏膠膜業務相關的全部資產、負債,包括但不限于綠康玉山、綠康海寧、綠康新能的全部資產、負債。置出完成后,*ST綠康不再從事光伏膠膜業務。

回溯*ST綠康轉型過程,2022年7月底,公司宣布購買江西緯科100%股權。*ST綠康原本經營獸藥研發、生產和銷售,但公司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連續虧損。公司稱,看好光伏膠膜行業發展前景及擬置入標的資產在行業內的技術和客戶積累,期待收購能貢獻新的業績增長點。

記者注意到,*ST綠康在2022年7月29日的收盤價為12.62元/股,就在宣布收購江西瑋科的2022年8月1日,公司股價以漲停報收,并由此掀起了一輪行情。2023年1月12日,公司股價最高觸及65.9元/股,區間漲幅422%。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專家組副主任呂錦標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由于美股基本喪失融資功能,主要光伏企業結束了在美股上市的歷程,陸續回A,獲得資本市場追捧并在2023年上半年達到頂峰,這是跨界光伏企業能夠興起并同樣獲得市場追捧的主要背景。

然而,以*ST綠康為例,除了股價的飆升曾令人印象深刻以外,跨界并沒有給公司帶來顯著的業績改善。2022年及2023年*ST綠康虧損持續擴大,虧損分別為1.22億元和2.22億元。2024年,*ST綠康實現營收6.49億元,同比增長28%,但凈利潤虧損4.45億元。

根據*ST綠康的解釋,由于光伏膠膜行業價格內卷嚴重、毛利率低且因設備產能利用率不足,公司固定資產減值金額較大;此外,光伏膠膜原材料粒子價格持續下跌,庫存的原材料跌價準備減值金額較大。2024年,公司光伏膠膜業務毛利率為-38.63%。今年一季度,*ST綠康續虧2941萬元。

在呂錦標看來,面臨困境的跨界光伏企業,往往是原有主業難以為繼,希望借道光伏擺脫困境,但是,在參與者眾多的情況下,光伏行業已經出現了“踩踏”。特別是國內資本市場收緊增發,主產業鏈IPO幾近停止,跨界光伏企業也陷入了轉型困境。

退潮

在這輪跨界潮中,上市公司多聚焦于光伏主產業鏈制造環節,如硅片、電池片等。雖然*綠康的跨界方向為光伏膠膜,其屬于輔材產業,但其自跨界以來從獲得追捧到業績轉向、控制權變更再到出售資產的經歷,在跨界企業中十分有代表性。

這輪跨界企業的原有主業五花八門,有養奶牛的,也有從事玩具、游戲、醫療服務等行業的,遲至2024年,多數跨界上市公司在經營及財務上都出現了難以為繼的跡象。

去年,*ST沐邦硅片及硅棒業務、玩具業務等營業收入為2.77億元,同比減少超過八成,凈利潤虧損11.6億元。公司解釋說,由于光伏行業近兩年激進的產能擴張,造成行業周期性產能過剩,導致供需失衡;光伏產業鏈價格持續下行,價格戰不斷升級,行業競爭劇烈。由于開工率受限且固定成本較高等,仕凈科技(301030)2024年營收下降四成,凈利潤虧損7.71億元。

即便是一線光伏企業,2024年也普遍出現巨額虧損。據記者不完全梳理,2024年,包括ST泉為、*ST金剛、皇氏集團、海源復材、麥迪科技、寶馨科技等在內的典型跨界光伏企業,均交上了虧損成績單。

“最直接的原因是產業鏈價格下降太多,不具備成本和海外渠道優勢的跨界企業快速進入負毛利和虧現金的狀態。”在談到跨界光伏企業集體退潮的情況時,一家一線光伏企業人士認為,跨界光伏企業海外市場布局較弱,技術路線單一且多為TOPCon,因此在行業形勢變化階段,綜合競爭力較弱。

不過,在呂錦標看來,這輪跨界企業競爭力并不弱,特別是在電池端跟隨主流方向切入N型TOPCon時搶占了先機,但是在所有技術路線都虧損的局面下,跨界企業也不能幸免;相反,在這輪跨界潮中,有些跨界企業因技術路線選擇的猶豫不決而放慢了投資,陰差陽錯反而減少了損失。

至于海外市場布局薄弱的因素,呂錦標認為,國內市場率先進入價格戰后,海外市場受低價競爭影響有一定滯后,的確有利于海外市場開拓領先的企業;但是,也應該關注到,從2024年四季度開始,除了受貿易保護的美國市場,低價競爭已經席卷全球。

還有一個需要考慮的原因,就是前述融資環境的變化,以仕凈科技為例,公司在去年8月披露定增預案,計劃募資4.2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和償還銀行貸款,目的在于聚焦光伏電池片等主業;不過,今年3月,公司宣布,基于當前市場環境、公司實際情況等因素,決定終止定增事項。

資金儲備不足使跨界企業難以進行持續的技術升級。正如中信建投證券指出的,目前電池環節仍存在一定技術迭代,現金緊張的企業后續無法進行TOPCon改造升級或者BC產能建設,無法進行升級的TOPCon產能會逐步難以獲取訂單,并淘汰出市場,從而實現電池環節的產能出清。

財務指標惡化使跨界光伏企業持續經營能力受到質疑,記者注意到,在2024年年報披露后,多家跨界企業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包括*ST綠康、*ST海源,*ST金剛,*ST沐邦,ST泉為等。

以*ST綠康為例,公司2024年經審計期末凈資產為-2453.6萬元,同時,公司2022—2024年度經審計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后凈利潤均為負值,且2024年被出具非標審計意見。

在上述一線企業人士看來,跨界光伏企業在行業景氣階段進度,彼時存在絕對的供應瓶頸,但是光伏市場需要企業的沉淀,而這些跨界進入的企業本身并不具備深耕產業的基礎與技術。因此,當行業進入下行周期時,跨界企業紛紛退潮也是市場規律運行的必然。

焦點

和*ST綠康一樣,在行業低谷期,跨界上市公司又紛紛打起了出售光伏業務、另謀出路的主意。

去年10月底,麥迪科技公告,擬向綿陽市安建投資有限公司出售炘皓新能源100%股權,向蘇州炘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出售其持有的麥迪電力100%股權,交易總價達6.34億元。只不過,回想2022年轉型之初,麥迪科技也曾立下“未來3年內重點打造百億級光伏產業園”的志向。

ST泉為正籌劃出售安徽泉為51%股權,安徽泉為是ST泉為主要子公司之一,2024年實現營收3822萬元,凈利潤虧損3886萬元。若交易順利完成,將不再納入ST泉為合并報表范圍。

還有一類出售方式比較特殊,即轉讓上市公司控制權。*ST海源就是一例,公司控股股東賽維電力擬將其持有的3717.50萬股股份作價3.5億元轉讓給新余金紫欣,后者將成為*ST海源新控股股東。

記者注意到,在近期調研中,晶科能源公開談到,一些跨界光伏企業已在逐漸退出市場競爭,行業會逐漸進入從虧損到盈虧平衡,再到逐漸盈利的過程,有規模化優勢、品牌溢價、領先技術和成本控制優勢的企業,會更具有競爭力。

然而,在上述一線企業人士看來,當前跨界光伏企業的退出還不是很充分,這些企業的光伏資產仍被地方國資或第三方企業接盤。

“雖然部分產能關停了,但鮮有跨界企業破產清算、退市等情況,也就意味著這些產能并沒有真正退出行業。”該人士向記者提到,此時需要有較為強硬的政策來協助行業實現供給側改革,進一步推動落后產能和企業的出清。

在該人士看來,如果跨界企業的光伏產能沒有成本優勢且沒有足夠訂單的話,這些產能很難被稱之為資產,“這些產能應通過資產減值等方式退出或處理掉,從一線企業角度講,也不太會去接盤這些資產”。

正如其所言,通威股份曾計劃收購潤陽股份,在雙方自身條件均十分優異的背景下,這筆交易仍沒能走到最后,更不要奢望一線企業會考慮接盤跨界企業的光伏資產。

根據呂錦標的觀察,目前行業內出現了一些國資接手光伏項目的案例,基本上是對所投資企業和團隊信心的加碼力挺。同時,原先主業實力雄厚的企業跨界光伏,目前仍然有穩定的團隊,只是暫停進一步擴張,而不是選擇退出。

記者也注意到,還有不少跨界企業在堅守,例如*ST沐邦,公司表示,將以硅片業務為基礎,向上下游拓展,構建“設備+硅料+硅片+電池”為一體的光伏產業鏈。此外,2025年公司將積極推動梧州10GW N型高效電池項目投產,加快推進1萬噸硅提純募投項目落地,超導單晶爐實現對外銷售。

跨界企業的命運也取決于光伏行業何時走出低谷,呂錦標認為,本輪競爭的顯著特點是優質產能過剩,低價競爭拼現金流已經造成龍頭企業持續虧損,負債率上升,現金流吃緊。“主產業鏈上的二三線企業已經停產多時,在需求快速增長的年頭,二三線企業主要為龍頭品牌企業代工,在龍頭企業都降低開工的情況下,二三線企業即使是技術先進的產能也只能閑置。”

“今年行業扭虧為盈比較難,但有希望見到拐點。”上述一線企業人士告訴記者,總的來看,跨界企業集體退潮有利于行業供需再平衡,也有利于頭部企業集中度提升,對行業長期健康發展有好處。

責任編輯: 劉少敘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