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重工(002204)5月8日舉行2024年年度業績網上說明會,公司董事長、首席執行官(CEO)孟偉,董事、高級副總裁、首席財務官(CFO)、首席合規官(CCO)、總法律顧問、董事會秘書陸朝昌,公司獨立董事、審計與合規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唐睿明與投資者進行互動交流。
全力實施數智化轉型
大連重工是國家重型機械行業的大型重點骨干企業和新能源設備制造重點企業,主要從事物料搬運設備、冶金設備、新能源設備、傳動與控制系統、船用設備等領域的大型成套設備及核心零部件的開發、研制和銷售,為冶金、港口、能源、礦山、工程、交通、造船等國民經濟基礎產業提供大型高端裝備和智能服務解決方案。
大連重工4月16日晚披露2024年年度報告,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42.81億元,同比增長18.97%;實現凈利潤4.98億元,同比增長37.12%;基本每股收益0.26元。
“公司具備包括大型船用曲軸和單點系泊等產品在內的供貨能力。”大連重工表示,公司作為國家發改委曲軸攻關課題的重要研制單位,始終把技術創新作為企業發展的根本,努力把“卡脖子”變成“仰脖子”。通過自主研發和技術攻關,已全面掌握了國際高端船用曲軸的生產技術,經過多年發展,產品范圍覆蓋曼恩系列50—108型、WinGD系列52—96型低速船用柴油機半組合曲軸,已累計出產曲軸1300余支,讓“船等機、機等軸”制約國家造船業發展的瓶頸成為歷史。
公司先后承接了國內外多個單點系泊系統的總包制造,并且在國家部委和央企國企的大力支持下,持續性地承擔了多項單點系泊相關專項研究課題,自主設計研發了單點系泊系統中的液滑環、氣滑環、電滑環等關鍵核心配套設備,設計參數和性能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中液滑環、電滑環完成了樣機制造與實驗驗證,并取得了船級社的認證。
目前,大連重工聚焦主責主業,致力于裝備無人化,全力實施集團數智化轉型和以智能化為主的“五化”戰略。在產品方面,公司整機產品或裝備系統基本實現無人化覆蓋,如港口機械方面的無人化堆取料機、無人化裝卸船機,無人化的焦爐車輛、無人化重型AGV車輛、無人化混鐵水車、無人化行車、皮帶機或煤場等無人化巡檢機器人、電石化工生產運維巡檢機器人等,系統方面提供干散貨港口無人化管控系統、重型倉儲物流無人化管控系統、無人化鋼板庫管控系統等等。在生產制造方面,實現了智慧園區的建設和核心工序或產線級的無人化和工業機器人的推廣應用來提升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如公司多個基地實現無人化鋼板庫和智能下料備料車間、機器人焊接切割、機器人打磨、機器人噴涂以及廠內物流倒運等離散制造工廠的無人化建設和推廣應用,典型的有國內最大的智能風電核心零部件制造基地,以及智能風電塔筒制造基地等,公司也將相關成熟應用案例及技術在冶金、化工等領域推廣應用,如寶武集團智能鋼板庫、中泰化學機器人巡檢等,公司將進一步與大模型結合,賦予機器人更大的智能。
風電板塊發展迅速
值得一提的是,大連重工風電板塊近年來發展迅速,憑借在技術研發、產能升級和市場拓展方面的優勢,已成為公司重要的業務增長點。公司風電領域業務定位,是為整機廠商提供風電核心零部件,主要產品包括齒輪箱、塔筒、核心鑄件等產品。
2024年,在政策驅動和技術降本的加持下,風電項目招標同比顯著增加,大連重工自主研發的大兆瓦齒輪箱、高端球鐵鑄件、海陸塔筒的風電訂單同比增長32%,有力地支撐了公司經營業績增長。此外,公司投產的大型高端風電核心零部件智能制造項目,具備30兆瓦級超大型風電核心部件、百萬千瓦級火電汽缸、百噸級重型機械裝備等高端鑄件產品的樣機開發和批量生產能力,可為電力能源、礦山、船舶等領域提供大型高端鑄件,引領海、陸風電鑄件大型化智能化發展趨勢。
“隨著風電市場的持續增長和公司在風電核心部件的發展基礎,公司預計將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大連重工表示,在風電鑄件業務上,公司積極響應和滿足客戶需求,大力推動技術創新與工藝優化,持續加大科技創新研發投入,通過技術引領有效提升產品質量。同時,通過不斷地智能化與數字化升級,引進加工仿真軟件、精益生產和智能產線建設,有效提升生產效率。
加速傳統產品升級和新產品研發
大連重工始終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國際化、服務化”為戰略導向,持續深耕高端裝備制造領域。在一系列政策驅動下,公司深化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持續推進主導產品智能化、綠色化水平,立足核心業務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不斷提升經營質效。
“截至目前,公司歐洲業務運行平穩。公司將積極關注國際局勢變化,及時制定相關預案,最大程度做好海外業務的風險防控。”大連重工表示,公司將繼續深入拓展市場版圖,壯大經營規模,同時通過持續深化降本增效機制和目標成本管理,挖掘集成供應鏈效益潛力,做細費用要素壓降,做優管理改善,積極向隱性管理成本挖潛等多種措施驅動盈利增長。
圍繞新質生產力發展,公司將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國際化、服務化”戰略轉型,持續推進科技創新、深化企業改革、深耕國內外市場,加速傳統產品升級和新產品研發,加強全生命周期業務能力,全力提升企業規模、效益、效率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