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經濟概念21日盤中強勢拉升,截至發稿,邵陽液壓20%漲停斬獲兩連板,克萊特漲超17%,海默科技、海蘭信漲超13%,大連重工漲停收獲3連板,巨力索具連續7日漲停,開創國際、亞星錨鏈均連續兩日漲停。
行業方面,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將“深海科技”列為新興產業重點發展領域,與商業航天及低空經濟并列,明確提出推動其“安全健康發展”。機構表示,政策表述從2021年的“深海工程”2023年的“深海深地探測”逐步演進至2025年的“深海科技”,愈加覆蓋深海探測、資源開發、裝備制造等全產業鏈技術體系。這一政策升級亦標志著深海科技從科研探索向產業化應用的戰略轉型,未來深海科技將成為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引擎。
西部證券指出,深海科技是以深海環境為對象,涵蓋探測開發裝備制造、資源利用及生態保護等領域的綜合性技術體系,旨在突破深海極端環境(高壓、低溫、黑暗)下的技術瓶頸,實現科學探索與產業化應用。其核心范疇包括:探測與深潛技術(如載人潛水器、無人潛航器UUV)、深海通信與材料(光纖傳感、鈦合金耐壓殼體)、海洋新基建(海底數據中心)資源開發(可燃冰開采、多金屬結核提取)、智能裝備(AI驅動仿生機器人以及生態監測與國防安全(海洋環境評估、水下監測網絡)等。
根據自然資源部發布的《2024年中國海洋經濟統計公報》,2024年全國海洋生產總值超過10萬億元,同比增長5.9%增速相比國內生產總值高0.9個百分點,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7.8%其中,與深海科技緊密相關的海洋資源開采、裝備制造、工程建筑、海洋電力等海洋產業的生產總值之和超過1萬億元。另,深海科技產業鏈長,涉及上游的裝備設計研發及材料技術,中游的生產制造與系統集成,下游的海洋勘探、海洋軍事等各類型的海洋應用服務。上游及中游的裝備設計與制造環節可能率先受益于深海科技建設,并最終實現對下游應用服務領域更加廣闊的輻射。未來,深海科技全鏈條布局的加速規模化,將成為拉動海洋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
政府工作報告關于深海科技的頂層設計落地后,預計后續將會有更多針對性或配套的國家或地方政策出臺,實現對深海科技領域的資源傾斜,例如示范工程、稅收優惠和科研專項支持等,加速深海技術的轉化與規模化應用。另外,部分沿海省份業已提前布局,例如海南省2024年即印發《高質量發展海洋經濟推進建設海洋強省三年行動方案》,并提出將按照物聯海洋、孿生海洋、智能海洋、深海智造“四步走”的路線圖,構建“智慧海洋”高能級深海科技創新平臺體系。
該機構表示,深海科技產業在技術驅動和政策支持下,將成為支撐我國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深海資源開采、深海裝備、深海新基建等核心領域及配套產業有望迎來快速發展。
校對:王蔚